广场上的演出和室内的歌声
室内声的组成
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实际体验:在音乐室里练习唱歌,会感到声音很大,效果也很好,但一上台演出就感到声音小极了,好像没有声音似的,于是就更不敢放开喉咙。结果越唱心里越没有底,造成恶性循环,最后就砸锅了。还有,在广场上演出时,感到非常吃力,要扯着嗓子唱,效果也还不理想。再有,在礼堂里的台上唱歌,总是觉得唱出去的声音会往后拖,于是为了与之“合拍”,就越唱越慢,效果很糟。另外,如果在浴室里洗澡时唱歌,你会觉得自己的嗓音非常浑厚,自我感觉越来越好,情不自禁引吭高歌。因此,在学校的浴室里总是歌声嘹亮的。这些都是因为,你所听到的歌声的响度、音色的好坏都是与声学环境有关的。
让我们先来看一看,假如你是在一个房间里,你所听到的是从声源发出的声音,包括直达声和反射声,如果有一个扩音器,那还可以有反馈声,即经扩音器扩音后又回 0146 到拾音器的声音。顾名思义,直达声是直接传到耳朵里的声音。反射声则是通过侧壁、后壁、顶板、地板或舞台上的反射板、侧板等反射后到达的声音。在反射声里又可分为一次反射声、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。早期反射声是反射次数不多的声音。混响声是经过各个反射面的多次反射后,并连续地到达听者耳朵的声音。
(a) 直达声 (b) 早期反射声 (c) 混响声
于是,前面所述的一些现象就很容易解释了。在广场上唱歌,没有反射声,而且能量向四面散失,所以歌唱者耳中听不到自己唱出的反射歌声,感到很吃力。在室内听音则不然,除了直达声,还有各种反射声,因此声音更响、更丰满。
在广场上唱歌,还能有从地面反射的微弱声音。有一种声学实验室,叫作消声室,室内上下左右都用高吸声材料做成,把各个方面的反射声几乎都吸收了,因此,听什么声音都会感到很弱并非常“干”。有一种“半消声室”,是有地面反射的,即模拟广场效应。
房间的大小也与听音效果有关。房间越小,声音在一定时间内在室内反射的次数就越多,多次反射声融合在一起,听起来混响效果就好,这就是浴室里唱出的歌声好听的主要原因。房间太大,直达声与从远处的反射声“连”不起来,就会听到“回声”,一个声音变成两个或多个分离的声音。因此,像人民大会堂这样的大厅就必须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。房间的尺寸也同声音的反射有关,房间越大,声音在相对的两墙之间形成的驻波的波长就越长,即在某个或某几个频率上声音会相对增强。你可以再做一个实验:在一间空房间里把门窗四面关好,试着从低音连续唱到高音,你会听到有某个音是特别“突出”的。有些作声学测试的房间,如试听室,则要避免这种效应。当然,房间如果不密闭,那就不是完全的“闭室效应”了。